描写“棒”的词语
共 50 条词语
-
行路时做为防身用的短棍棒。也作「梢棒」、「稍棒」。[查看详情]
-
佛家临济宗的公案。义玄至黄檗山参谒希运禅师,问:“如何是佛法的大意?”三度发问,均被棒打。见《临济录》。后宗门多用以警觉学人之执迷不悟者。[查看详情]
-
直而无钩的毛线针。[查看详情]
-
耍弄刀枪棍棒,展现武术。[查看详情]
-
古时击球用的头部弯曲的棍棒。[查看详情]
-
亦作“白棓”。[查看详情]
-
作撬动的铁棍或钢棍,通常一头尖或两头尖,或一头成刃形。[查看详情]
-
古代一种棒形武器,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。后用作仪仗。[查看详情]
-
坚硬、结实。[查看详情]
-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29章:“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,心想行不行三锤两棒就完了,他转几天就回来了。”[查看详情]
-
较粗的棍棒,是一种抬物的工具。[查看详情]
-
古代贵官出行时前导仪仗之一。[查看详情]
-
形容意志坚定。[查看详情]
-
①.钓鱼人用来把钓得的鱼打昏或打死的一种棒。②.泛指不长的棒。[查看详情]
-
坚硬。[查看详情]
-
见“铁杵磨成针”。[查看详情]
-
即接力棒。接力赛跑时用的短棒,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。[查看详情]
-
棍棒。[查看详情]
-
最好。[查看详情]
-
谓严刑拷打。[查看详情]
-
①.捶打用的木棒。多在洗衣时用以捶衣。②.方言。指人参。[查看详情]
-
①.供搅拌(如从前制造肥皂时)用的一端带十字架的棒。②.杆或棒或桨状物,用于搅拌物品(如泥状食品)[查看详情]
-
被棒击打后所引起的破伤溃烂。元·孟汉卿也作「杖疮」。[查看详情]
-
神话故事中能使一切发生奇异变化的指挥棒。[查看详情]
-
棍棒。[查看详情]
-
①.一种球类运动。相传源于英国的板球运动,后由美国人朗特斯改良为棒球。西元一八五八年,美国正式组织棒球联盟以推广棒球运动。比赛方式固定,出场球员每队九人,攻守互换,以得分多寡决定胜负。世界联盟将棒球运动依年龄分为四个阶段,九至十二岁为少棒,十三至十五岁为青少棒,十五至十八岁为青棒,十八岁以上为成棒。②.棒球比赛所使用的球。为正圆形,以皮、橡塑或塑胶制成,圆周为二十三公分,重约一百四十二至一百四十九公克。[查看详情]
-
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,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,促其领悟。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。《红楼梦.第一一七回》:「一闻那僧问起玉来,好像当头一棒。」也作「当头棒喝」、「迎头棒喝」。[查看详情]
-
粘在小棍上的一种糖果。[查看详情]
-
用细竹棍或细木棍做芯子的香。[查看详情]
-
指出葬时孝子拄的棒子。[查看详情]